2025年3月10日 星期一

零基預算制度(ZBB)


零基預算制度(ZBB)
零基預算制度(Zero-Based Budgeting, ZBB)自1970年德州儀器公司開始試行以來,因其革新性與實用性逐漸獲得政府與企業的重視。此制度由彼得·皮爾(Peter A. Pyhrr)提出,並因美國總統卡特(Jimmy Carter)的推廣,於1977年進一步發展為政府預算的重要方法。

一.零基預算的概念
零基預算制度不同於傳統預算模式,其核心在於預算編制的過程不依賴以往數據作基礎,而是從“零點”開始審查所有計劃,逐一分析其資源需求與效益。這種方法的特點在於:
1.以零為起點:所有預算需求不論新舊,一律從零開始審查。
2.資源競爭:所有計畫需在相同立足點上競爭有限資源,避免資源分配的慣性化與低效益問題。
3.優先排序:根據計畫的相對重要性與效益,將資源配置至更具優先性的項目。

二.零基預算的運作模式
1.確認決策單位(Decision Units)
每一機關需將其業務範圍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功能部門,即決策單位。這些單位通常具備明確的職能,且難以進一步細分。此步驟的重要性在於:
(1)明確責任範疇:使各部門的資金需求更加清晰,便於評估效益。
(2)精確分析基礎:有助於確保預算透明度,避免不必要的支出。
2.編列決策案(Decision Packages)
每個決策單位需提出多個決策案,並進行以下分析:
(1)資金水準的績效影響:探討在不同資金配置下,單位能實現的績效目標。
(2)優先排序:將效益高、重要性強的計畫置於更高的資源分配優先級。
(3)成本效益提升:通過改進技術或流程,優化資金的使用效率。
3.決策制訂(Decision Making)
零基預算的決策制訂過程同時包含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互動機制:
(1)自上而下的政策指導:高層提供方向,確保部門計畫與組織整體目標一致。
(2)自下而上的提案遞送:基層主管根據優先順序排列提案,逐層向上遞交。各級機關在審核時,可能進行刪除、修正或補充,以提升計畫的可行性與效率。

三.零基預算的優點
1.精確資源分配:通過優先排序,將資源配置至高效益計畫。
2.終止低效計畫:重新審視各項目效益,有助於淘汰不必要的計畫。
3.促進組織透明度:詳細的計畫分析提高了預算過程的透明度,便於監督。

四.零基預算的缺點
1.不適用於大範圍或新事件:零基審查更適合已有的計畫,難以處理突發事件或大規模項目。
2.缺乏替代方案:零基預算在分析現有活動時,未能提出其他可能的執行方式。
3.標準化困難:績效數據不準確、目標模糊,導致排序困難。
4.工作量巨大:文書工作量驚人,增加實施負擔。
5.侵蝕預算控制權:過度強調成本效益分析可能限制立法機關的監督權。
不連續預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