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


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
又稱為「特性要因圖」
一.由石川馨教授(Kaoru Ishikawa)於1953年提出的,一種表示問題因果關係的圖形,將問題原因與問題後果之關係以魚骨頭的方式加以表達,也可以稱之為因果圖。

魚骨圖的基本結構是一個“頭部”和若干個“骨頭”。頭部是問題或結果的描述,通常位於圖形的右側,而骨頭則是導致問題的不同因素或原因,通常延伸自頭部的左側。

二.下面是使用魚骨圖進行問題解決的程序步驟:
步驟 1:定義問題
魚頭部分:在魚骨圖的頭部清晰記錄待解決的問題或觀察到的現象。例如,你提到的“公文辦理時效緩慢”。
步驟 2:召開會議並進行腦力激蕩
1.召集相關人員:組織一次會議,邀請參與問題相關的各方人員。
2.腦力激蕩:通過腦力激蕩的方式讓每個人自由提出他們認為可能導致問題的原因。
步驟 3:歸類並識別原因
1.分組討論:參會者根據自己的想法提出可能的原因,然後通過討論和分組,將這些原因分類。常見的分類包括設備、制度、人員和業務等方面。
2.建立主脊骨和分支:將分類後的主要原因設置為魚骨圖的“大骨”(主脊骨),具體的子原因則作為從主脊骨延伸出來的“中骨”和“小骨”。
步驟 4:深入分析原因
1.深入討論:進一步討論每個分支下的原因,探索它們是如何影響最終問題的發生。這一步驟可能需要對某些原因進行更細致的分解,以確保沒有遺漏任何潛在的根本原因。
2.問“為什麼”:對於圖中的每個原因,問“為什麼這會是一個問題?”這樣可以幫助團隊深入挖掘每個原因背後的更深層次因素。
步驟 5:確定行動方案
1.選擇關鍵原因:在分析完所有可能的原因後,選擇那些最有可能導致問題的關鍵原因。
2.制定解決方案:針對每個關鍵原因,討論並制定具體的解決措施或改進方案。
步驟 6:實施並跟蹤
1.行動計劃:根據確定的解決方案,制定詳細的行動計劃,包括責任分配、時間表和預期成果。
2.監控進度:實施方案後,持續監控進度和效果,確保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三.兩種不同類型的魚骨圖:
1.分析型魚骨圖是一種常用於根本原因分析的視覺化工具,它幫助團隊系統性地探索問題的潛在原因。這種圖形因其外形類似魚骨而得名,也被稱為“因果圖”或“石川圖”。在分析型魚骨圖中,主要元素和步驟如下:
 (1)魚頭(問題陳述):圖的“頭部”代表了正在分析的問題或效果,通常會寫成一個清晰的問題陳述,指向右方。
 (2)主脊骨(主要原因類別):從魚頭延伸出來的直線(魚的脊椎)代表問題的主要原因類別。這些類別可以根據特定情境進行定制,但常見的包括“方法”、“人員”、“機器”、“材料”、“測量”和“環境”。
 (3)魚骨(次要原因):從主脊骨分出的斜線代表各個主要原因類別下的具體原因或次要原因。這些“骨頭”幫助團隊深入挖掘每個類別中可能的問題原因。
 (4)箭頭和問題探索:箭頭用於指向問題的潛在原因,強調因果關係。團隊成員使用“為什麼?”這一問題來深入探討每個潛在原因,直到找到根本原因。
 (5)進一步細分:如果需要,可以對任何次要原因進一步細分,添加更多的分支來揭示更詳細的原因層次。

2.對策型魚骨圖是一種專注於解決問題的對策和行動計劃的工具。它與分析型魚骨圖相對,著重於對策的制定而非問題的原因分析。在對策型魚骨圖中,圖的結構和組件有所調整,以適應對策規劃的需求:
 (1)魚頭(目標或目的):與分析型魚骨圖不同,對策型魚骨圖的頭部代表了需要達成的目標或解決問題的目的。魚頭指向左方,象徵著從目標反向工作以制定對策。
 (2)主脊骨(對策類別):從魚頭向右延伸的直線代表不同的對策類別或行動領域。這些類別可以基於特定的問題或目標來定制,例如“流程改進”、“技術創新”、“人力資源培訓”等。
 (3)魚骨(具體對策):從主脊骨分出的斜線代表在每個對策類別下擬定的具體行動或對策。這些分支幫助團隊系統地考慮每個領域中可能採取的具體措施。
 (4)箭頭和對策指向:箭頭用於指向計劃採取的具體對策或行動,強調每個對策如何貢獻於目標的達成。
 (5)問題提法(如何):在對策型魚骨圖中,問題的提法轉變為“如何”——即如何實施這些對策來解決問題或達成目標。這促使團隊成員思考和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和創造性的對策。

考點整理
1.在創造思考技巧中,魚骨圖的方法屬於屬性列舉。
2.魚骨圖的箭頭向右呈現,是問題原因的探索。
3.魚骨圖屬於「事前」管理原則的工具。
4.魚骨圖,常與腦力激盪法並用。

以上是對魚骨圖(Fishbone diagram)的重點整理

關鍵字:

影片內容
魚骨圖分析法
在問題解決與品質管理領域,識別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一項關鍵任務。其中,魚骨圖(Ishikawa Diagram),又稱因果圖或石川圖(Ishikawa Diagram),是最廣為使用的一種分析工具。此圖形有如魚骨,問題或結果位於魚頭,而各種潛在的影響因素則沿著魚骨主幹向外展開,幫助分析人員梳理問題脈絡,找出根本原因。

一、魚骨圖的基本概念
魚骨圖是一種因果分析工具,用來識別影響某一結果的所有可能因素。此方法最早由日本管理大師**石川馨(Kaoru Ishikawa)**於20世紀50年代發展,主要用於品質管理,隨後廣泛應用於各類問題分析領域。

魚骨圖的結構,主要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魚頭(結果):代表需要分析的問題或目標。
2.魚骨主幹:從問題(魚頭)延伸出的主幹,象徵主要影響因素的來源。
3.主要分支:常見的分類方法包括「6M」法,即人(Man)、機(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環(Environment)、測(Measurement)。
4.次要分支:進一步細化影響因素,例如「人」可細分為培訓、經驗、態度等。

二、魚骨圖的兩種主要類型
魚骨圖可依據應用情境與分析需求,分為不同類型。最常見的兩種類型為標準魚骨圖(6M魚骨圖)與時間順序魚骨圖(時序型魚骨圖)。
1. 標準魚骨圖(6M 魚骨圖)
這是最常見的一種魚骨圖,特別適用於製造業與品質管理領域。其分析框架基於「6M」原則,涵蓋以下六大類:
(1)人(Man):員工素質、培訓、經驗、態度等。
(2)機(Machine):設備狀況、維護情況、技術穩定性。
(3)料(Material):原材料品質、供應商管理、材料變異性。
(4)法(Method):標準作業流程、作業規範、執行方式。
(5)環(Environment):工作環境、溫度、濕度、噪音等。
(6)測(Measurement):測量方法、儀器準確度、數據誤差。
這種魚骨圖適用於製造業、工程管理、品質控制(如六標準差)、產品開發等領域。

2. 時間順序魚骨圖(時序型魚骨圖)
此類型的魚骨圖適用於分析問題的發展歷程與時間序列,主要用於服務業、專案管理與流程改善。
(1)魚頭(問題):代表最終的結果或發生的問題。
(2)主要分支(時間階段):根據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劃分,例如:
..前期(Before):計畫、設計階段可能的問題。
..中期(During):執行過程中可能的影響因素。
..後期(After):結果驗證、維護階段的問題。
此類型的魚骨圖適用於事故分析、專案回顧、供應鏈管理、客戶服務分析等。

三、魚頭朝向的影響與選擇
在繪製魚骨圖時,魚頭的方向可能影響閱讀與分析方式。主要有兩種形式:
1. 魚頭朝右(標準魚骨圖)
(1)這是最常見的形式,問題或結果位於右側。
(2)魚骨主幹從左向右延伸,影響因素沿主幹展開。
(3)適合因果分析與邏輯推理,符合一般人的閱讀習慣。

2. 魚頭朝左(逆向魚骨圖)
(1)問題或結果位於左側,魚骨從右向左延伸。
(2)適合時間順序分析,幫助回溯問題發生的歷程。
(3)在某些語言(如阿拉伯語、部分亞洲語言)中,更符合書寫與閱讀習慣。

3.若主要目標是分析影響因素,建議採用魚頭朝右的標準魚骨圖;若重點在於問題發展的時間序列,則可考慮魚頭朝左的時序型魚骨圖。

標籤: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