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主義式教學(Constructivism)
建構主義式教學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一種強調學習者主動參與知識建構的教育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透過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來完成。此理論基於多位學者的研究,包括皮亞傑(Jean Piaget)、維高斯基(Lev Vygotsky)和布魯納(Jerome Bruner)等,他們共同塑造了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
一.建構主義的核心主張
建構主義的核心在於以下三點:
1.知識是主動建構的,而非被動吸收的
學習者透過自身的經驗與認知過程來構建知識,而不是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這一觀點挑戰了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方式,強調學習者的主動性。
2.認知功能的核心在於適應經驗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會根據自身的經驗重新組織對世界的理解,而非簡單地揭示既有的現實。因此,學習是一個適應性過程。
3.知識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知識不僅是個體內在的產物,更是與外在世界互動和解釋的結果。學習者的文化背景和社會環境對知識建構的方式有著深遠的影響。
二.建構主義教學的三大原則
為了將建構主義的理念落實於教學實踐,以下三個原則是基石:
1.主動原則
知識必須由學習者主動建構,但此過程仍需依賴與他人的互動。教師的角色是促進而非灌輸知識。
2.適應原則
知識建構源於適應環境的需求。教師應幫助學生從經驗中提取關鍵內容,並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3.發展原則
以學生的既有經驗為基礎,設計能夠激發新經驗的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在既有知識上建構新的理解。
三.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教學方法的核心在於促進有意義的學習,而非記憶表面的知識點。以下列舉三種主要的建構主義教學方法:
1. Ausubel 的有意義學習理論
Ausubel 提出了「前導組合」(Advance Organizer)的概念,即在教授新知識前,幫助學生理解與其既有知識的聯繫。例如,教師可以用圖表或故事引導學生,讓學生預測新知識的內容。這種方法強調知識的內在結構,有助於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深刻的意義。
2. Bruner 的發現學習法
Bruner 認為,學習應該是一個發現的過程,讓學生從探索中找到知識的意義。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試驗與分析,最終歸納出知識的規則。這種方法適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
3. Brown 與 Collins 的認知學徒制
此方法強調通過模仿和實踐來學習技能。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展示問題解決的步驟,並指導學生模仿,最終達到內化的目的。這種方法尤其適用於技能型學科,如科學實驗或工程設計。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教育心理學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