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ling 公共管理的三大範疇
Starling 公共管理的三大範疇
隨著民主社會的發展,政府不再只是單純的行政機關,公共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史塔林(G. Starling)於1998年《管理公部門》(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中提出,公共管理可分為三大範疇:政治管理、方案管理與資源管理。這三大範疇不僅構成公共管理者必備的技能與視角,也成為現代公共部門因應各種挑戰的核心策略。
一、政治管理(Political Management):在多元利益中尋求共識
政治管理是公共管理中最廣泛、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它主要涉及政府如何與各種利益相關者協調互動,包括:
1.一般民眾:在民主社會中,政府必須回應民眾需求與期望。
2.朝野政黨:政黨之間的競爭與協商,對公共政策制定有著深遠的影響。
3.利益團體:如工會、商會等組織,會對政策施加壓力。
4.大眾媒體:媒體報導影響輿論風向,進而左右政策走向。
5.民意機構與行政首長:政策制定往往需要上下級間的協調與溝通。
政治管理的核心議題
1.民意與公共管理:民意是政策制定的基礎,但如何平衡各方意見並作出合理的決策,是公共管理者的重要挑戰。
2.跨域管理:公共問題往往跨越單一部門,需要政府間、地區間的協同合作。
3.政府公關與行銷:政府需有效傳達政策意圖,消弭民眾疑慮,提升政策認同度。
4.民意機構與政策領導:強化政府與民間機構的合作,以提升治理效能。
簡單來說,政治管理就是讓公共政策在各種複雜的利益衝突中找到平衡點。
二、方案管理(Program Management):有效落實政策的關鍵
方案管理強調公共管理者如何規劃、執行與評估各項政策方案。它類似於企業的「專案管理」,但更具公共性質。
方案管理的核心職能
1.顧客導向管理與全面品質管理:公共服務需要以「民眾需求」為中心,追求服務品質的全面提升。
2.目標管理:設定明確的政策目標,並制定具體執行策略。
3.績效管理:透過績效指標衡量政策執行的成效,並持續改進。
4.策略管理:公共管理者需具備前瞻性思維,對政策進行長遠規劃。
5.參與管理與團隊建立:政策的推動需要多方參與,包括政府部門、民間團體與公民。
6.危機管理:在突發事件中迅速反應,減少損害並恢復社會秩序。
簡單來說,方案管理就是讓政策不只停留在紙上,而是能真正解決問題、改善民眾生活。
三、資源管理(Resources Management):合理分配有限資源
資源管理著重於公共部門如何整合各項資源,達成政策目標。這些資源主要包括:人力資源、公共財務與行政資產。
資源管理的核心議題
1.公務人力資源管理:培養具專業能力的公務員團隊,確保政策執行效率。
2.公共財務管理:包括預算編列、財務控制與公共資金運用。
3.行政資產管理與電子化政府:利用資訊科技提升行政效率,推動電子化服務。
4.知識管理:建立政府內部知識共享機制,促進創新與學習。
5.民營化與委外管理:將部分公共服務交由民間機構執行,以提升效率。
6.非營利組織:強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合作,共同提供公共服務。
簡單來說,資源管理就是要讓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效益,提升政策的執行效果。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公共管理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