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權威類型
教師權威類型
教師的權威來自於其職業角色和社會對其責任的期待。在教育現場中,權威的存在有助於維持秩序、推動學習及促進師生互動。然而,權威的行使需要講究方式與分寸,正確的運用可以帶來正面影響,而濫用或誤用則可能導致負面結果。
一、行政職階的權威(Bureaucratic Authority)
1.意義
行政職階的權威源於法令規章所賦予的權力,如教師的管教權與評量權。教師的權威來自法律的支撐,執行時需依循規範。
2.運用規準
(1)合法性:教師行使權力應遵循法令,確保其行為有法律依據。
(2)合認知、合價值:權力的運用應與教育目標一致,避免過於官僚化的作風。
(3)合於行為發展原則:應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原則,而非單純執行命令。
3.避免誤用
行政權威應避免「威權作風」,即以教師的身份壓制學生,或採取冷漠的官僚態度,這將削弱師生間的互信。
二、學術認知的權威(Academic Authority)
1.意義
學術認知的權威來自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教育素養。教師憑藉專業知能說服學生,成為學習的引導者。
2.運用規準
(1)合認知意義:以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基礎,通過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學習,而非強制灌輸知識。
(2)尊重學習自由:教師應提供多元觀點,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3.避免誤用
教師應避免將「獨斷灌輸」視為教學,這種方式可能會抑制學生的創造力與批判性思維。
三、道德涵養的權威(Conscientious Authority)
1.意義
道德涵養的權威來自教師的高尚人格與道德榜樣。教師以身作則,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2.運用規準
(1)吾-汝關係: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平等、尊重的關係,將學生視為教育的目的,而非手段。
(2)尊重學生自由意志:教師應啟發學生自主選擇正確的道德方向,而非強迫灌輸。
3.避免誤用
教師應避免剛愎自用或唯我獨尊的態度,過度強調自己的道德標準可能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四、神化的英雄崇拜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1.意義
神化的權威來自教師個人的魅力或偶像式形象,這種權威常讓學生對教師充滿崇拜,並聽從其指導。
2.運用規準
(1)正向作用:教師應利用其魅力引導學生向善,塑造積極向上的氛圍。
(2)提醒人非聖賢:教師應時刻警惕自己,避免被過度崇拜。
3.避免誤用
教師應避免利用自身魅力牟取私利,如吸引學生參加補習或其他商業活動。
五、傳統習俗的權威(Traditional-cum-Customary Authority)
1.意義
傳統習俗的權威來自於社會對教師角色的共同認可。例如,傳統中國社會賦予教師和家長教育子弟的權力。
2.運用規準
(1)重建教師地位:教師應正用權威,推動教育文化的進步,而非隨波逐流。
(2)提升公共形象:應以正面的社會形象樹立師道尊嚴,增強教育的影響力。
3.避免誤用
教師不應隨俗浮沉,過於依賴傳統習俗,而忽視現代教育的需求。
六、教師權威的現代價值與挑戰
在當代資訊化的背景下,教師的權威受到來自科技、媒體及社會多元價值觀的挑戰。學生不再僅依賴教師作為唯一的知識來源,因此,教師的權威需要與時俱進,從單向的命令式權威轉向雙向的互動式引導。
教師應具備以下素養以維持權威的正面影響:
1.專業能力的提升:不斷學習新知識,適應快速變化的教育需求。
2.溝通技巧的加強:與學生建立信任與理解,促進有效的互動。
3.自我反思的能力:定期檢視自己的教學方式與權威運用是否恰當。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教育哲學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