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績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
績效管理是一種重要的管理過程,通過導向組織員工和工作向高級目標與目的,促進效能與績效。該過程並非僅介於單純的考核、報告,而是一個全面的管理體系,需要求組織紛對其目標、工作項目和單位保持體系化與區隔化的平衡。
一、績效管理的基礎認知與態度
績效管理的核心在於認知與接受其作為必要的管理過程,而非僅僅視之為選擇性方案。
1.接受改善的必要性:績效管理不僅是一種選擇,而是必須執行(must-do)的行動。無論個人還是組織,只有承認不足,才能啟動改善過程。
2.重視長期持續性:績效管理是一個長期且漸進的過程,而非短期、間斷性的對策。它要求管理者持續引導,確保目標的逐步實現。
3.行動導向與承諾:績效管理需要組織全體的認真參與與承諾,從而構建可信的執行環境。
二、績效管理的核心實踐要素
績效管理在實踐中的核心要素包括驅動力、策略框架和績效指標。
1.驅動力的建構:組織領導者必須積極推動績效管理的改變,並創建一個適宜績效改進的文化氛圍。例如,定期培訓與指導員工,提升其對績效管理的理解。
2.策略框架的設計:績效管理應包括以下幾個層面:
(1)目標設置:基於SMART原則(具體、可衡量、可達成、相關性及時效性)建立清晰目標。
(2)績效標準:定義衡量標準,並建立合理的基準線,以便於績效的比較與評估。
(3)改進機制:透過反饋與評估機制,定期進行改進。
3.關鍵因素的分析:績效管理成功的關鍵因素包括組織資源的整合、技術工具的運用以及數據分析的支持。
三、績效監測系統和目標管理系統
在績效管理中,目標管理系統和績效監測系統是二個重要的工具。MBO主要對個人和經理進行效能觀察,而績效監測系統則更重視項目和組織單位的操作效果。
1.目標管理系統(MBO)
(1)焦點:以個別經理與員工的目標協調為主。
(2)適用場合:適合需要團隊協作的環境,強調員工個人發展。
(3)測量標準:以定期目標更新為基礎,通過績效對話促進改善。
2.績效監測系統(PMS)
(1)焦點:強調方案與組織單位的績效。
(2)適用場合:適合需要快速反應與持續改進的環境。
(3)測量標準:以客觀數據為依據,進行嚴格監控與稽核。
四、關鍵績效指標的應用
關鍵績效指標(KPI)是績效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幫助組織將抽象目標具體化,並通過量化指標衡量進展。
1.定義與分類:KPI可以分為財務指標(如收入增長率)和非財務指標(如員工滿意度)。
2.實施步驟:
(1)明確組織的核心目標,確定需要監控的關鍵領域。
(2)制定可量化且具體的指標,並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3)定期回顧與更新指標,根據環境變化進行調整。
3.舉例而言,假設一家零售公司設定了提高顧客服務品質的目標,其 KPI 可能包括以下指標:
(1)客戶滿意度(基於調查得分)
(2)顧客投訴的解決速度(以小時或天數計)
(3)回購率(百分比)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