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及其管理策略(stress)
壓力的心理與生理反應及其管理策略
壓力(stress)是現代社會普遍存在的現象,無論是在職場、學校、家庭,甚至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可能面臨不同程度的壓力。壓力既可以是促進成長的動力,也可能成為損害身心健康的負擔。因此,理解壓力的心理與生理反應,以及學習有效的壓力管理策略,對個人健康與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一、壓力的心理評估機制
Lazarus與Folkman(1983)提出了「認知評估理論」(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y),認為當個體面對壓力情境時,會進行一系列的心理評估,以決定是否需要應對該壓力源。這一過程可分為初級評估(primary appraisal)與次級評估(secondary appraisal)。
(一)初級評估:壓力的性質
當個體遇到某一事件時,首先會評估該事件對自己的影響,決定是否構成壓力。根據初級評估的結果,事件可分為以下三類:
1.無關緊要的事件(irrelevant):個體認為該事件不影響自己,因此不會產生壓力反應。
2.正面或有益的事件(benign-positive):該事件對個體有幫助,例如升遷或獲得獎勵,雖然帶來挑戰,但不會產生壓力。
3.具有壓力的事件(stressful):若事件對個體構成威脅或挑戰,則可能引發壓力反應。壓力事件可進一步分為:
(1)已發生的損害或損失(harm/loss):如失業、親人離世。
(2)即將發生的威脅(threat):如考試壓力、經濟困難。
(3)挑戰(challenge):如職場晉升、創業機會,雖然困難,但可能帶來成長。
(二)次級評估:應對能力的衡量
在確認事件可能造成壓力後,個體會進行次級評估,即衡量自身是否具備足夠的資源(如心理調適能力、社會支持、財務資源等)來應對挑戰。如果個體認為自己能夠成功應對,則壓力感會降低;反之,若覺得無法解決,壓力感則會增強。
二、壓力的生理反應
壓力不僅影響心理狀態,也會對身體產生顯著影響。生理反應可分為急性壓力反應與慢性壓力反應。
(一)急性壓力反應(Emergency Reaction)
當個體面對突如其來的壓力(如突發事故、考試、公開演講)時,身體會迅速啟動「戰或逃」(fight or flight)反應,以應對威脅。這一反應主要涉及以下機制:
1.交感神經系統激活:壓力觸發腦幹的視丘-腎上腺系統,促使腎上腺素分泌,導致心跳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讓身體做好應對準備。
2.內分泌反應:腦下垂體分泌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刺激腎上腺皮質釋放皮質醇(cortisol),提高血糖水平,以供應能量。
3.心理神經免疫系統受影響(psychoneuroimmunology, PNI):長期壓力可能削弱免疫力,增加罹病風險,並可能影響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導致失眠、焦慮等問題。
(二)慢性壓力反應:一般適應症候群(GAS)
Hans Selye 提出「一般適應症候群」(GAS),描述身體對長期壓力的適應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1.警覺反應階段(Alarm Reaction Stage)
(1)震驚期(Shock Phase):壓力刺激突然來襲,身體溫度下降,肌肉緊繃。
(2)反衝期(Countershock Phase):進入應急模式,腎上腺素分泌增加,身體功能提升應對壓力。
2.抗拒階段(Resistance Stage):身體努力適應壓力,但若壓力持續過久,適應能力會下降。
3.衰竭階段(Exhaustion Stage):長期壓力導致身體資源耗竭,免疫力下降,可能引發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焦慮症、憂鬱症等。
三、壓力管理技術
為了有效應對壓力,心理學家提出多種策略,幫助個體提升壓力調適能力。
(一)壓力因應策略
Folkman、Lazarus與Moos等學者提出兩種主要壓力應對策略:
1.問題取向策略(Problem-Focused Coping):適用於可控制的壓力源(如工作問題、學業壓力),強調尋求解決方案,例如規劃時間、尋求幫助。
2.情緒取向策略(Emotion-Focused Coping):適用於不可控制的壓力源(如親人離世),透過調適情緒來減輕壓力,如冥想、運動、情緒表達。
(二)壓力免疫訓練(Stress Inoculation Training, SIT)
由Meichenbaum提出,透過學習應對壓力的技巧,包含三個階段:
1.概念化階段(Conceptualization Phase)
讓個體了解壓力的來源、影響及自身的因應方式,建立對壓力的正確認識。
2.技能習得與演練階段(Skill Acquisition and Rehearsal Phase)
教導個體使用各種壓力管理技巧,如放鬆訓練、正向思考、問題解決技巧等,並透過角色扮演或模擬情境來練習。
3.應用與維持階段(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Phase)
讓個體將所學技巧應用於實際生活中,並透過持續練習來強化應對能力,確保其長期有效。
(三)社會支持網絡(Social Support Network)
社會支持能提供心理慰藉與實際幫助,其類型包括:
1.情感支持(Emotional Support):來自家人、朋友或伴侶的關懷與鼓勵,使個體感受到被理解與接納。
2.工具支持(Instrumental Support):具體的幫助,如金錢支援、實際協助(例如幫忙搬家、照顧孩子等)。
3.資訊支持(Informational Support):提供建議、指導或問題解決方案,幫助個體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4.評價支持(Appraisal Support):透過回饋與肯定,增強個體的自信心與決策能力。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心理學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