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administration1:行政學的意義與特性


行政學的意義與特性
一、行政學的意義
行政學,又稱公共行政學(public administration),起源於19世紀末,由美國學者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於1887年提出《行政的研究》。行政學發展至今,經歷了從「政治」觀點到「管理」、「公共政策」、以及近來強調的「公共性」觀點的演變。

欲理解行政學,需先釐清「行政」一詞的意涵。廣義來說,行政即為政府機關或公務機構的業務推行,如政策執行、服務提供等;狹義則指政府行政部門所承辦的具體事務。

二、行政的觀點
1.政治的觀點:
(1)行政視為政府職能之一,用以執行公共政策。
(2)Goodnow(1900)指出:政治是國家意志的表現,行政是意志的執行。
(3)該觀點強調行政與政治的分工,但實務上二者密不可分。

2.管理的觀點:
(1)起源於工業管理,強調效率與科學方法。
(2)Fayol 認為行政包括五大功能:計畫(plan)、組織(organize)、指揮(command)、協調(coordinate)、控制(control)。
(3)Gulick 提出「POSDCORB」七要素:planning、organizing、staffing、directing、coordinating、reporting、budgeting。
(4)十五M理論(張金鑑):以15個M系統化描述行政行為aim、program、men、money、materials、machinery、method、command、motivation、communication、morale、harmony、time、room、improvement。

3.公共政策的觀點:
(1)Dye 認為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選擇的行為(或不作為)。
(2)行政與公共政策密不可分,行政是政策的執行者與評估者。

4.公共性的觀點:
(1)Frederickson 主張行政必須兼顧公共性、民主、正義等倫理價值。
(2)1970年代興起的新公共行政運動(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強調回應社會價值與公共責任。

三、行政學的六大特性
1.方法的、工具的:行政學提供了解決公共問題的方法與工具,如法律、程序、組織設計等。
2.系統的、組織的:行政學是一套系統的知識體系,涵蓋觀察、歸納、分析等研究方法。
3.實在的、客觀的:研究實際機關運作中的問題,具備高度的現實性。
4.進步的、創新的:隨時代與社會變遷而演進,不斷吸收新理論與技術。
5.綜合的、科際的:融合政治學、心理學、法學、經濟學等多種領域的知識。
6.正義的、公平的: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兼顧效率與民主價值。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