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rnberg 智力三元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
Sternberg 智力三元論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
美國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Robert Sternberg)提出的智力三元論(Triarchic Theory of Intelligence),是一種綜合性的智慧理論,試圖解釋人類在不同環境中的認知表現。相較於傳統智力測驗側重於單一面向的智力評估,斯滕伯格認為,智慧不應只是解決抽象問題的能力,而是能靈活應對現實世界挑戰的綜合素質。
一、智力三元論的核心觀點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論將智慧視為互相關聯的三種能力的組合,分別為:
1.組合性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
(1)也稱為分析性智力,指的是人們運用已有知識、分析資訊、進行推理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此類智力與傳統智商測驗的測量方式相近,例如數學推理、語言理解等。
2.經驗性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1)又稱創造性智力,指的是個體運用自身的經驗,解決新問題或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2)這種智力強調個人如何將舊經驗與新情境聯繫,進而產生創新的解決方案。
3.實用性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1)又稱情境智力,指的是個體如何適應現實生活環境,解決日常問題的能力。
(2)例如在工作場所、社交互動或緊急情境下,能夠靈活調整行為並做出最佳決策。
斯滕伯格認為,真正的智慧來自於這三種智力的綜合運作,而非單一能力的優越性。
二、智力三元論的教育啟示
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論對於傳統教育模式提出了重要的挑戰與啟發。
1.傳統教育的不足
現行教育體系往往偏重「組合性智力」,也就是學生的學科知識、記憶力與應試能力。然而,許多學生即使學業成績優異,卻無法有效應對現實世界的挑戰,因為他們缺乏經驗性與實用性智力的培養。
2.培養多元智慧的教育方式
(1)促進創造力(經驗性智力):鼓勵學生進行創新思考,例如透過專題研究、藝術創作或設計思考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2)提升問題解決能力(實用性智力):讓學生參與實際案例分析、模擬商業決策、社會實踐等活動,使其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如何靈活應變。
(3)結合理論與實務(整合三種智力):教育應該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應該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應用知識,以應對變化多端的現實世界。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