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學習策略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


學習策略的理論基礎與實務應用
一、學習策略的定義與意涵
學習策略泛指學習者為了提升學習成效,主動運用的一系列方法與技巧,包括注意力的控制、資訊的組織與整合、記憶的強化,以及知識的應用與轉化。Danserau(1985)指出,學習策略是一種長期、系統性的教學方式,目的是協助學習者能夠將知識與技能有效吸收並應用於新情境中。這樣的策略不僅侷限於單一科目或技巧,更是貫穿所有學科與階段的重要能力。

二、學習策略的分類
學習策略的分類方式多樣,但常見可依據其「功能」、「目的」與「實施方式」分為以下幾種:
1.認知策略(Cognitive Strategies):這類策略涉及資訊處理的基本技巧,例如摘要、重點劃記、編碼、整理與分類等。透過這些技巧,學習者能更有效地理解與記憶新知。
2.後設認知策略(Metacognitive Strategies):這類策略著重於學習者對自己學習歷程的監控與調整,例如計畫學習時間、檢視學習進度、自我測試與反思。這些策略可提升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屬於高階認知的展現。
3.動機策略(Motivational Strategies):透過設定目標、強化自我效能感與運用正向情緒等方式,提升學習動機與持續性。
4.資源管理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rategies):例如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運用環境資源、尋求同儕或教師協助等,這些皆有助於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Bigge、Stump、Spagna與Siberman(1999)亦指出,策略的運用並不僅限於知識或技巧本身,更關係到學習者的意圖、態度與策略使用的選擇與調整能力。

三、有效學習策略的代表與實踐
(一)Short與Weissberg-Benchell(1989)提出了一個整合認知、後設認知與動機策略的模式,稱之為「策略學習三角」:
1.認知策略:如精細複誦(elaboration)與組塊記憶(chunking),幫助學習者將新知與舊知連結,提升記憶效率;
2.後設認知策略:如自我監控、自我提問與回饋,讓學習者掌握學習歷程並能即時修正;
3.動機策略:透過設立目標與自我獎勵,維持學習動力與興趣。

(二)實用範例:PQ4R 閱讀策略
Robinson(1972)提出的 PQ4R 閱讀策略,是一種極具實效的學習方法,包含以下六步:
1.Preview(預覽):略讀章節標題、重點,初步掌握內容架構;
2.Question(提問):根據預覽內容,自問「我想從這章節學到什麼」;
3.Read(閱讀):有目標地閱讀,並圈記重要資訊;
4.Reflect(反思):思考學到的新知如何與舊知結合;
5.Recite(複誦):不看原文,自行回憶並口述內容,以增強記憶;
6.Review(複習):重讀不熟的部分,統整整章內容與架構。
此策略強調多次處理資訊的機會,有助於形成深層理解。

四、學習策略與教學設計的關聯
在教育實務上,教師應將學習策略融入課程設計之中,並依據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整。例如:
1.跨領域整合策略訓練:在語文課中培養邏輯推理與表達能力;
2.學科導向策略教學:在自然或社會科中,教授圖表判讀、關鍵字擷取等技巧;
3.自我調整策略指導:設計學習歷程檔案,引導學生思考學習成效與策略使用。
這樣的教學能夠不僅提升學科成績,更培養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