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差異化教學:打造公平有效的教學環境(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


差異化教學:打造公平有效的教學環境
一、前言
「一體適用」的方式面對班級中來自不同背景、能力、興趣與需求的學生。這種單一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多元性,使得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遇挫折與排斥,進而影響學習動機與成果。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差異化教學」(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應運而生,成為教育現場強調個別化教學與公平學習機會的重要策略。

二、什麼是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學生「學習準備度(readiness)」、「學習興趣(interest)」與「學習特質(learning profile)」等差異進行調整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再僅以課本進度為唯一教學依據,而是根據學生的學習起點、動機與學習風格,調整教學內容、方法、進度與評量,藉此幫助所有學生在適當的挑戰中達成最佳學習成效。

三、差異化教學的三大面向
根據Tomlinson與Hall(2002)等學者的理論,差異化教學可從以下三個面向進行:
1.學習準備度(Readiness)
學生在進入課程前,對某一知識主題或技能的熟悉程度各不相同。差異化教學會透過前測、觀察或對話了解學生的起點,依其程度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適切挑戰中進步。例如:對於已具備基礎概念的學生,設計延伸性任務;對於仍在初步理解階段的學生,提供補充教材與具體指導。

2.學習興趣(Interest)
每位學生對不同主題或學科有不同程度的興趣。教師可設計與學生生活經驗有關的學習活動,激發內在動機。例如,在寫作課中讓學生根據自己關心的議題撰寫文章,不僅提高投入程度,也促進創造力與批判思考。

3.學習特質(Learning Profile)
學生的學習風格、智能傾向(如多元智能理論)與文化背景都影響其學習方式。差異化教學會根據這些特質提供多樣化的教材呈現方式與學習活動,例如:視覺學習者可以透過圖像、影片輔助學習;動覺型學生則適合透過操作與遊戲理解概念。

四、差異化教學與傳統教學比較
1.教學出發點
(1)傳統教學:以教材為主,學生被動接受
(2)差異化教學:以學生為主,學習是主動的探索過程
2.教學內容與策略
(1)傳統教學:單一版本與進度
(2)差異化教學:根據學生差異調整內容與進度
3.智力觀點
(1)傳統教學:強調單一智力標準(如語文、數學)
(2)差異化教學:接受多元智力觀點(如藝術、肢體、自然等)
4.對「優秀」的定義
(1)傳統教學:以標準化成就來衡量
(2)差異化教學:強調個別學生持續進步與目標達成
5.學習評量方式
(1)傳統教學:單一標準與一次性測驗
(2)差異化教學:多元評量方式,重視過程與個別目標
6.教師角色
(1)傳統教學:教師講授、學生被動聽課
(2)差異化教學:教師為學習設計者與促進者,與學生共同建構知識

這些差異呈現出,差異化教學不僅是一種技術性的教學調整,而是一種教育信念的實踐,認為每位學生都有潛能,也應該被公平對待與看見。

五、差異化教學的策略設計
教師在進行差異化教學時,可以從「教材內容」、「學習過程」與「學習成果」三個層面設計:
1.教材內容(Content)
設計不同難度與形式的教材,如閱讀材料的版本分級、影片教學、多媒體模擬等。
2.學習過程(Process)
安排多樣的學習方式,如分組討論、角色扮演、實作活動或任務導向學習,讓學生依個人特質選擇適合的方式參與學習。
3.學習成果(Product)
允許學生以不同形式呈現學習成果,如口頭報告、影片製作、心智圖、手作模型等,讓學生展現所學並發揮創意。

六、差異化教學的挑戰與因應
雖然差異化教學理念良好,但在實施上也面臨一些挑戰,例如:
1.教師需投入較多心力進行前測、觀察與課程設計;
2.課堂管理難度提高,需兼顧不同進度與學習方式;
3.評量設計需具備彈性與公平性。

為因應這些挑戰,學校可提供專業成長支持,如教師合作備課、設置資源中心、發展多元評量工具等,提升教學效能。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