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 星期四

Weiner 三向度歸因論


溫納(B. Weiner)三向度歸因論
溫納(B. Weiner)提出三向度歸因論。這個理論說明了人們對成功或失敗的結果進行歸因時所使用的三種因素。

三個歸因向度:
1.可控制性:影響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能否由個人意願所決定。
 (1)可控制:努力。
 (2)不可控制:能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別人反應。
2.穩定度:當事人自認影響其成敗的因素,在性質上是否穩定,是否在類似情境下具有一致性。
 (1)穩定:能力、工作難度。
 (2)不穩定:努力、運氣、身心狀況、別人反應。
3.因素來源:繫於個人條件(內控),或來自外在環境(外控)。
 (1)內在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狀況。
 (2)外在因素:工作難度、運氣、別人反應。


舉例說明這三向度歸因論例子:
1. 可控制性(Locus of Control)
內在可控制性:一名學生在數學考試中獲得高分,他認為這是因為他努力學習和準備,這反映了他將成功歸因於內在且可控制的因素。
外在不可控制性:另一名學生考試成績不佳,他認為這是因為考試過於困難,這反映了他將失敗歸因於外在且不可控制的因素。
2. 穩定性(Stability)
穩定因素:一位運動員在多次比賽中都表現出色,她認為這是因為她具有優秀的運動能力,這是一種穩定的內在因素,意味著她認為這種能力是恆常的,不會隨時間變化。
不穩定因素:一名銷售員某月的銷售業績異常好,他認為這是因為那個月恰逢一個大促銷活動,這是一種不穩定的外在因素,意味著這種情況可能不會再次發生。
3. 內外在性(Locus of Causality)
內在因素:一位作家收到了文學獎,她認為這是由於她的創作才華和堅持不懈,這表明她將成功歸因於內在因素。
外在因素:一名學生在口頭報告中表現不佳,他認為這是因為教室裡的噪音分散了他的注意力,這反映了他將失敗歸因於外在因素。
這些例子展示了人們如何根據不同的情境將其經歷的成就或挑戰歸因於不同的因素,並且這些歸因對於他們的情緒反應、動機水平以及未來行為都有重要的影響。

一般人將事情的成敗歸為六個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別人反應。
1.能力:不可控制、穩定、內在因素。
2.努力:可控制、不穩定、內在因素。
3.工作難度:不可控制、穩定、外在因素。
4.運氣:不可控制、不穩定、外在因素。
5.身心狀況:不可控制、不穩定、內在因素。
6.別人反應:不可控制、不穩定、外在因素。

重點整理
1.穩定、內在:小明在多次學習失敗後,被老師認定為天資不好。
2.可控制、內在:考前我沒有好好地複習,做好準備,所以考試成績不理想。
3.不可控的、不穩定、外在的:考前家門口的馬路在施工,導致他無法專心唸書,所以考不好。
4.不可控、穩定、外在:小姍這次月考考不好,找的理由來是,這次考試太難了。
5.可控制、內在:小姍這次月考考不好,找的理由來是,考前沒有好好地複習,做好準備。
6.不可控制,外在:小姍這次月考考不好,找的理由來是,真倒楣,我最有把握的問題都沒有考出來。
7.不可控制,內在:小姍這次月考考不好,找的理由來是,考試那天我身體不舒服,沒能好好作答。
8.可控制:甲生考試成績不理想,因為甲生在考試前一天晚上,和同學出去夜遊。
9.不可控制、穩定、內在:在運動比賽中獲勝,將其結果歸因為有高能力。
10.不可控制:一位學生如把他的學業失敗歸諸能力不足,後續他將預期下次仍會失敗而放棄努力。
11.穩定、外在:小茵的作文分數很高,她認為是因為題目太容易且老師的評分比較寬鬆所致。
12.由歸因理論觀之,輔導考試失敗的學生,教師應協助其將失敗歸因於努力不夠。
13.根據溫納的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將失敗歸因為能力,容易發展出「習得無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

以上是對Weiner 三項度歸因理論的重點整理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影片內容
溫納(B. Weiner)三向度歸因論
Weiner 所提出的三向度歸因論是一個廣為認知心理學與教育學領域所使用的理論,旨在解釋人們如何對成功或失敗的結果進行歸因。此理論幫助我們理解個人面對成就與失敗時,如何解釋自己行為的背後原因,並進一步影響其情緒反應、動機以及未來行為。

一.三向度歸因論的基本架構
溫納的歸因論圍繞三個主要向度:可控制性(Locus of Control)、穩定性(Stability)、以及內外在性(Locus of Causality)。每個向度為我們提供了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成敗的原因。
1.可控制性
可控制性探討影響成功或失敗的因素是否能夠由個人意志來掌控。此向度著眼於個人是否有能力透過自己的努力或行動來改變結果。
(1)可控制因素:例如努力,屬於個人可以主動決定或改變的因素。如果一個人將成敗歸因於努力程度,這意味著他認為自己可以通過行動來影響結果。
(2)不可控制因素:包括能力、工作難度、運氣等。這些因素通常不由個人掌控,且成敗在某種程度上無法通過個人意願來改變。

2.穩定性
穩定性向度關注的是影響成敗的因素是否具有一致性,或者是否會隨著時間或情境的變化而改變。這一向度幫助我們理解為何個人在不同情境下,可能會採取不同的應對方式。
(1)穩定因素:像是能力與工作難度,通常被視為穩定且不易改變的。人們認為這些因素在類似情境中具有一致性。
(2)不穩定因素:包括努力、運氣以及身心狀況,這些因素可能在不同時間和環境下發生變化,對成敗的影響也因此不穩定。

3.內外在性
內外在性探討成敗的原因是否來自個人內部(內控),或者是由外部環境所決定(外控)。這一向度直接影響到個人的責任感,進而影響其情緒反應和未來的行動。
(1)內在因素:例如能力與努力,這些因素源自個人自身,反映出人們對自己能力和努力程度的看法。
(2)外在因素:工作難度、運氣、別人反應等,這些來自外部環境,通常不在個人控制範圍內。將成敗歸因於外在因素,意味著個人可能會認為自己無法掌控結果。

二.三向度歸因論的應用實例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三個歸因向度,以下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1.可控制性
(1)內在可控制性:例如,一名學生在數學考試中獲得高分,他將這一成功歸因於自己的努力學習。這是將成功歸因於內在且可控制的因素,認為自己可以通過努力影響結果。
(2)外在不可控制性:另一名學生成績不佳,他認為考試過於困難,這是一個外在且不可控制的因素,這反映了他對自己表現失敗的解釋。

2.穩定性
(1)穩定因素:一位運動員在多場比賽中表現穩定出色,她將這歸因於自己的運動能力。這是一個穩定的內在因素,意味著她認為這種能力是長期存在的,不會隨時間或情境變化。
(2)不穩定因素:一名銷售員某個月的業績異常好,他認為這是因為大促銷活動,這是一個不穩定的外在因素,意味著這種情況可能不會再次發生。

3.內外在性
(1)內在因素:一位作家獲得文學獎,她認為這是源自於她的創作才華與不懈努力。這是一個內在因素,強調個人自身的能力和投入。
(2)外在因素:一名學生在口頭報告中表現不佳,他認為是因為教室的噪音分散了注意力,這是一個外在因素,表示他認為失敗是由外部環境所致。

三.三向度歸因論對於個人的影響
歸因方式會對一個人的情緒反應、自我效能感以及未來行為產生深遠影響。例如,將失敗歸因於內在可控制的因素(如努力不足),可能會促使個人提高自我要求並加強努力,從而提升未來的成功機會。相反地,若一個人將失敗歸因於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運氣不佳),則可能會產生無助感,降低個人的動機,甚至影響自信心。

此外,穩定性也在個人對未來的預期中扮演重要角色。當一個人將成功歸因於穩定且內在的因素(如能力),他們更可能對未來的成功保持樂觀。然而,若將成功歸因於不穩定或外在因素(如運氣),這樣的人可能對未來成就抱持不確定的態度,甚至產生焦慮感。

四.影響成敗的六大因素
一般而言,人們在解釋事情的成敗時,通常會將其歸因於六個主要原因: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別人反應。這些因素可以依照溫納的三向度來劃分如下:
1.能力:不可控制、穩定、內在因素。
2.努力:可控制、不穩定、內在因素。
3.工作難度:不可控制、穩定、外在因素。
4.運氣:不可控制、不穩定、外在因素。
5.身心狀況:不可控制、不穩定、內在因素。
6.別人反應:不可控制、不穩定、外在因素。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