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7日 星期四

動態管理學派


動態管理學派
屬於傳統理論時期的主要學派之一。
代表性學者傅麗德(M.Follett)。

該學派主張組織應該關注人的行為和互動,而不僅僅是技術和程序的執行。
傅麗德(Mary Parker Follett)是20世紀初期組織理論和管理學的重要學者之一,她是少數關注行政心理因素的先驅之一。她的著作主要探討了組織與人的關係,強調了協作、參與和創新在組織中的重要性。
傅麗德認為管理者應該從整體上看待組織,而不僅僅是把組織視為單獨的部門或機器。她主張管理者應該了解員工的需求和動機,並將他們納入到決策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傅麗德也強調了合作和協調的重要性,並提出了一些關於解決衝突和促進協作的方法。

額外價值論(plus value)
1.「額外價值」是指團體對個人的影響所形成的價值,特別是對於個人歸屬感的影響。
2.人類是群體動物,團體對個人的影響很大,進而產生一種額外價值之生命。
3.這種額外價值是由團體情感、羈絆和相互關係所形成的,而這些因素對個人的行動和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
4.額外價值論認為人類的行為和思想是受到團體影響的。

衝突與調和
1.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在團隊中,成員之間的意見、利益衝突是不可避免的,應該予以重視。
2.調和的方法:解決衝突的方法應該透過調和(整合),找出一個能夠滿足全體的解決之道,而不是透過妥協或鬥爭來解決。

協調是管理的核心,協調四項基本原則
1.直接交涉原則:協調應該由有關的人直接接觸,直接溝通能夠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降低誤解和誤解的風險。
2.早期原則:協調應在剛開始就做好,早期協調能夠預防問題的發生,減少成本和風險。
3.互惠原則:協調是於某種環境,所有各方面彼此之間互相調整自己以適應別人的一種活動,所以協調應以互惠做基礎。
4.連續原則:協調是一個持續性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調整和改進。

對權威之看法:
1.情勢法則(law of the situation):權威和命令必須依據形勢和情勢來運用,而不是僅仰賴個人的權力和能力。權威的運用應該是基於職能合作,而非上下純粹的服從關係。
2.最後權威:最後權威不是只掌握在團體的最高主管手上,因為每個人在各自工作範圍內都有特定的職責和職權。團體中真正的權力是許多小權力的總合,最後的決定只是決策過程的最後一刻,而非單一個人的權力。

考點整理
1.組織中每一個人在其工作範圍內都有所謂的最後權威。
2.根據動態管理學派傅麗德的「情勢法則」,她認為命令與權威一定要摒除「人」因素。
3.動態管理學派,最早有系統且深入研究組織中有關人的問題。
4.傅麗德所說的「額外價值論」,是指人類的團體生活具有額外價值

以上是對動態管理學派(Dynamic Administration)的重點整理

關鍵字:
By 國考小幫手Youtube頻道

標籤: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