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0日 星期四

杜威(J. Dewey)知識論


杜威(J. Dewey)知識論
杜威(J. Dewey)1938年《經驗與教育》(Experience and Education)。是杜威關於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著作之一。
一.杜威的知識論要點:
1.杜威認為知識是通過個人或社會的經驗不斷重建和重組的。他強調經驗是生物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透過主體積極參與和與環境互動,人們獲得經驗並形成知識。
2.杜威認為知識的確立需要經過實驗或驗證的程序。他強調了科學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實證和驗證來確定知識的真實性和可靠性。
3.有效者即真觀點:杜威主張知識應該是解決生活中切身相關問題的能力。他認為知識應該具有實用性、行動性和創造性這三個特質,而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有效的知識是指能夠解決現實生活問題的知識,還應能夠促進新的思考和創新的產生。
 (1)知識應具有實用性,即能夠應用於解決問題和指導行動。
 (2)知識應具有行動性,即能夠引導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實際的行動。
 (3)知識應具有創造性,即能夠促進新的思考和創新的產生。

二.杜威的教育主張:
1.教育即生活:
 (1)杜威反對斯賓賽(Spencer)「生活預備說」,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準備學生應對未來的生活的觀點。相反,杜威主張教育應該與生活密切相連,並將教育視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過程。
 (2)根據杜威的觀點,教育本身的歷程就是教育的目的。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多變的和進步的,因為未來充滿變數。杜威認為教育的目的應該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環境,並幫助學生發展適應變化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育即生長:
⊙杜威主張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旨在引導和促進個體的成長和發展。他認為,透過不斷的經驗累積和重組改造,個體可以實現生長。教育不僅僅是將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通過與真實生活的互動和實踐,培養學生的技能、能力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其整體的成長和發展。
3.教育即一連串經驗改造與重組的過程:
⊙杜威重視新舊經驗的結合。他認為教育是通過不斷對經驗進行改造和重組來實現的,將過去的經驗與新的經驗結合,使知識和理解不斷發展和演變。
4.提倡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問題教學法:
⊙杜威主張學習應該建立在實際的體驗和活動之上。他提倡學生通過積極參與和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來學習。這種基於做和問題解決的教學方法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5.教育即指導:
⊙杜威強調教育應該是一種指導的過程,其中指導的原則涉及空間的聚焦和時間的延續。這意味著教育應該專注於學生的發展階段和個體差異,並且需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持續的努力來實現進步。

考點整理
1.強調知識是為用,而非為純粹的認知,知識的獲得是證驗的結果,故又稱之為實驗主義。
2.知識是個體參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故又稱之為參與論的知識論。
3.著有「民本主義與教育」(Democracy and Education)一書,主張「從做中學」的學者「杜威」。

以上是對杜威(J. Dewey)知識論的重點整理

關鍵字:

標籤: ,

0 個意見:

張貼留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 首頁